1、螺紋
螺紋按計量單位和發明國,可分為三種:米制螺紋、美制螺紋、英制螺紋。
2、螺紋基本齒型
米制螺紋齒型60°角,美制UN螺紋齒型60°角,英制BS螺紋齒型55°角。
3、螺紋的配合和差異
中等配合是商品緊固件使用的螺紋配合。
4、螺紋檢驗的爭議
由于螺紋檢測領域存在許多檢驗誤區和方法的不統一性,在螺紋驗收合格性的判定時存在較多的質量爭議,在生產過程中也經常發生對同一緊固件螺紋檢驗使用新舊螺紋量規的“打架” 現象。一直以來,螺紋各要素的檢驗和測量,包括作用在螺紋量規上用多大的力,以及判定螺紋的合格性等,爭議是比較大的,各國標準規定得也不太明確。
為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美國在螺紋檢測方面進行了大量技術研究,在完善了緊固件螺紋檢測體系標準和螺紋量規測量的不確定度的基礎上,發布了ASME B1.2-1983 ( R2007 )305/ 1102《統一英寸制螺紋的量規和測量》、ASME B1.3-2007 (2012R)《用于英寸制和公制螺紋(UN、UNR、UNJ、M和MJ)合格性的螺紋測量方法》和IF1-166-2007《損傷螺紋的驗收規程》3個標準,明確了相關的技術要求和規則,這是國際上較先進和完善的一套螺紋量規和螺紋檢驗方法標準。
5、螺紋檢驗的目的
工程和工業應用上,緊固件螺紋配合均存在兩個主要問題:①內、外螺紋能否順利裝配?即互換性或適配性問題。②裝配后的螺紋能否承受一定負荷?即機械強度問題。如果緊固件的內、外螺紋不能配合,就不能組裝零件;如果裝配后的螺紋不能承受-定負荷,或組裝后早期就毀壞,就失去螺紋緊固的作用。所以螺紋的精度也確定了螺紋能否承載規定的強度。
6、緊固件表面涂鍍層與螺紋檢驗
在螺紋緊固件中,鍍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鍍層主要分為薄鍍層和厚鍍層兩種。薄鍍層一般是指電鍍和非電解
鋅片涂層(達克羅)等;厚鍍層主要是指熱鍍鋅和機械鍍鋅等。二者對緊固件螺紋尺寸的影響是不同的,檢驗方法也有所不同。
由于電鍍鋅在緊固件螺紋表面有一層薄薄的鍍層,同時受電鍍過程中“屏蔽效應”的影響,內螺紋孔內的鍍層比較薄,而且螺紋中間比兩端鍍層薄;外螺紋螺栓頭部和螺栓末端的鍍層比中間厚。由此鍍層的不規則性影響螺紋的干涉與配合,同時由于鍍層厚度在螺紋.上對中徑當量的影響是成4A倍的關系,所以不同鍍層厚度對中徑的影響要進行適當的調整。由于g或A級螺紋已預留一定的間隙,一般鍍層厚度(5~8μm)的螺紋,不用預先調整螺紋尺寸,對更厚的鍍層則要進行適當的調整。
7、緊固件產品尺寸和幾何精度檢驗
對緊固件產品的通用要求主要有:
(1)緊固件有完整的表面,棱角邊不得有毛刺。通常,并不要求去除工藝小毛刺,螺栓支承面的小毛刺不高干墊圈面,超出支承面是不允許的。
(2)緊固件的表面不允許生銹,不能有明顯的傷痕、開裂、發紋和掉邊等缺陷。
(3)緊固件不經任何表面處理的要有一層薄油,外觀表面不允許有黃銹斑跡。
(4)力學性能標準米制按IS0898-1、美制按ASTM和SAE的相應標準執行。
(5)緊固件幾何尺寸符合標準要求。螺紋精度米制6g級、美制2A級。
(6) 10.9級以下外螺紋緊固件表面缺陷按GB/T 5267.1- 2002《表面缺陷標準》執行。12.9級外螺紋緊固件表面缺陷按GB/T 5267.3-2008《表面缺陷標準》執行。
(7)表面缺陷一般用肉眼就能從外觀上識別出來,有些缺陷并不會對性能產生影響,但會給使用者帶來一定的心理影響,降低對產品的信任度。
實際上,在貿易中對表面缺陷的判定并不是按標準作為檢驗依據,而是按貿易習慣、客戶的要求和經驗來判定
的,還要確認表面缺陷對工程使用中可能會帶來的影響程度。由于不同的客戶、不同的訂單要求的標準是不一
致的,所以在出口貿易中,表面缺陷的判定要根據不同的貿易對象、不同的標準要求,按實際情況酌情掌握。
根據材料開裂的程度,分清開裂對產品影響的程度。按ISO 3269-2000標準來區分是否會造成使用功能性影響,如不影響或不會造成功能性損害則不應提出拒收。美國ASME
B18.18-2011《緊固件檢驗和質量保證》標準中規定在提交的貨品中不合格缺陷在不影響產品功能,允許買方協商處理,如進行全檢或加倍樣品檢驗數量。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