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屬電纜接頭生產過程的質量監控在產品質量控制中的地位。進入90年代以來,質量控制學說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現代質量工程技術把質量控制劃分為若干階段,在產品開發設計階段的質量控制叫做質量設計。在制造中需要對生產過程進行監測,該階段稱做質量監控階段。以抽樣檢驗控制質量是傳統的質量控制,被稱之為事后質量控制。在上述若干階段中最重要的是質量設計,其次是質量監控,再次是事后質量控制。對于那些質量水平較低的生產工序,事后檢驗是不可少的,但質量控制應是源頭治理,預防越早越好。事后檢驗控制要逐漸取消。事實上一些發達國家中的企業已經取消了事后檢驗。綜上所述,過程監控是產品質量一個源頭控制質量的關鍵。
2.要保證金屬電纜接頭產品質量,必須加強對生產過程的質量進行控制。質量控制是為了達到質量要求所采取的作業技術和活動。其目的在于為了監視過程并排除質量環所有階段中導致不滿意的因素,以此來確保產品質量。無論是零部件產品還是最終產品,它們的質量都可以用質量特性圍繞設計目標值波動的大小來描述。若波動越小則質量水平越高。當每個質量特性值都達到設計目標值,即波動為零,此時該產品的質量達到最高水平。但實際上這是永遠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必須進行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波動。世界上大部分成功的企業大都是與嚴格的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分不開的,波音公司的D1-9000質量文件,日本的SPC控制圖技術,都是關于生產過程控制技術的文件。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有一套非常嚴密的適合自身實際的質量規范體系,這個質量規范體系基本上是按照QS 9000(包括了ISO 9000)的質量操作程序運作的。這些體系文件涵蓋了質量管理的全方位、全過程,覆蓋整個產品的形成過程,并具體、詳細規定了每個過程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如何記錄各種質量數據。這不僅保證了產品質量而且為以后的質量改進提供了大量的技術材料。福特公司不僅制定了這些質量規范,而且還認真組織實施和嚴格執行這些規范要求,為了保證和評價質量規范的執行情況,福特公司每年要進行兩次內部質量審核,并針對審核檢查出的問題及時制定糾正措施,限期整改,并嚴格進行跟蹤檢查和控制。
一、對于新客戶開發的重視程度不夠。既然該客戶的訂單量比較大,具有開發價值,對于前期的試單產品,應作好相應的訂單評審工作,確定生產工藝路線及要求。
二、未嚴格執行文件要求做好產品的首檢與抽檢工作。首檢的目的是通過產品的首件確認,在無質量異常的情況下投入批量生產,防止不良發生。而抽檢是確定工序的穩定性,通過抽檢進一步掌握產品的質量動態,并根據其波動情況對生產工藝進行適當調整,最終保證產品質量。
三、過程質量控制不合理。對于生產的產品質量控制由生產部門自行把握,及易出現質量失控狀態,并且未做好相應的監督、檢查工作。
四、對于發生的質量問題不重視。在出現產品質量問題時,不僅沒及時進行原因分析,而且在后續的加工過程中也未采取任何的控制措施,同樣還是按習慣生產,結果導致第二次質量事故的發生。
五、人為的工作習慣、經驗不能作為生產操作的標準和依據。如果僅靠習慣和經驗做事,走不出習慣和經驗的人,其生產的產品質量將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介于上述存在的問題,突顯了過程控制的重要,同時也說明了有效的過程控制是保證電纜防水接頭產品質量的必要手斷,下面將從幾個方面來論述如何進行有效的過程質量控制。
一、全面進行質量意識的教育培訓。中小企業的生產操作人員普遍存在素質較低的現象,企業招聘的工人更多的是“農民工”而非真正的技術“工人”,他們的腦海里根本沒有“質量”的概念。因此,要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則首先要從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開始。
二、嚴格執行工藝規程。產品的生產加工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按工藝要求生產。因為制造過程是產品形成的直接過程,產品質量的好壞直接取決于過程的有效控制,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致產品出現不合格。此外,在嚴格按工藝要求生產的同時,還必需提高生產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
2. 督促工廠認真搞好文明生產,特別是保持良好的生產秩序,合理地配備工位器具,保證生產通道暢通。綠化環境,防止污染和灰塵。加強現場管理,大力推行“6S”管理(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
4. 督促工廠組織好設備維修工作,保持設備的技術狀態良好。修理后的設備要達到的質量標準。要搞好工裝,確保工、卡、量、刃具的精度質量。
5. 做好材料、物資供應的質量管理。嚴格入庫物資的檢查和驗收,對不合格和不符合同規定的物資,可退貨或拒收。加強物資保管,防止損壞、變質。提高服務質量,保證供應及時。凡是由物資部門統購包銷的產品,物資部門要對物資、材料的質量負責到底。
6. 運用體系文件對質量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并盡量統計各類信息。不合格因素(不合格指不符合規定的要求,分為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項)總是會或多或少地被發現,重要的是被發現的不合格因素是什么性質的。如果是一般的不合格,它對最終產品的質量影響不大,這種不合格因素是比較容易糾正的;如果是嚴重的或是帶有系統性的不合格,則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因為它會影響體系的正常運行,使最終產品產生缺陷或報廢。故而質量體系中設置了對質量活動的監督檢查,以便及時把不合格因素清理出來,并查明其產生的原因,積極采用相應的糾正和預防措施,把不合格因素徹底解決,以防止再次發生。當發現不合格時,就要對其進行控制,而且要求分析原因,舉一反三,防止再發生同樣問題,這就是糾正措施。在制定糾正措施的基礎上,對可能引發出此類不合格的因素(人、機、料、法、環)要規定出約束條件(體系文件、標準等),以確保這些因素的波動不超出約束條件的范圍,這是預防不合格的基本內容。對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行跟蹤檢查,實施閉環歸零管理,從而使生產過程的質量得到提高。即使如此,一些因素還會有波動,而且對引發波動的原因不可能一次就認識得很全面、很準確,這就需要在過程監控中不斷地找出原因,發現一個,消除一個,使波動向著零的目標不斷接近。
7. 督促工廠改進包裝質量。要根據產品特點,制訂包裝標準,嚴格按標準進行包裝和檢驗,產品包裝不合格的必須返工。要不斷改進產品裝潢,達到美觀大方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